首頁 > 宰執天下 > 章節內容

我的書架

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16)(1/4)

【第三更】


“韓卿此去太原府。並州之政,河東之兵,朕盡托付於卿家。禦寇撫民此等事,有卿家在,朕可高枕無憂。若遇軍情緊急,不暇上稟,卿家可便宜行事。”


“為陛下分憂,臣之職也。臣岡謹受命。”


崇政殿中,韓岡與趙頊交流著沒什麽實際意義的廢話。


猜測終於成為現實,韓岡不能不往爭權奪利的方麵去想。但話說回來,韓岡也不需要謙虛,他坐鎮並州太原府,沒有任何可以供人指摘的地方。


眼下無論是趙頊,還是兩府宰臣,都不相信遼人會攻打河東,硬碰以雁門、瓶形【今平型關】二寨為主體的寨堡防線。


西陘、胡穀、雁門、土墱、大石、茹越、麻穀、瓶形等沿著邊界排開的大小十五座軍寨,以及數以百計與之配套的烽燧和堡壘,將代州這個探入遼國西京道的突出部,從西、北、東三個方向,牢牢的守護了起來。


但河東路的地理位置卻是最為關鍵,向西壓製西夏,向東可援助河北,同時向北還能牽製遼軍,當郭逵、王韶等長於軍事的重臣不在朝中的情況下,韓岡可以說是是朝廷眼下能拿得出來的最佳人選。


呂惠卿的目光在韓岡身上打著轉。


之前呂惠卿受命出麵與韓岡協商——要不然韓岡拒了詔命,學著他嶽父的樣兒,事情就讓人哭笑不得了,必須要事先溝通——本以為要費上一番口舌,孰料他竟然很痛快的接下了去河東的差使。


以韓岡的脾性,從來都是寧折不彎。即便這一次緣國事不得不相從,事後竟然連一點反擊的動作都沒有,除非這正合韓岡的本意,否則決然說不通。


呂惠卿不意韓岡如此好說話,但沉下心來仔細想想,倒是找到了一大堆韓岡要去河東的理由,就是不便當麵詳詢究竟,確定自己猜測的對還是錯。


韓岡再拜起身,時隔半年之後,將再一次離開京城,接下了前往太原、擔任一路帥臣的詔命。


太原府是次府,在編製上,高於州、軍、監,僅次開封、河南、大名、歸德等大都督府。而河東路在二十多經略安撫使路中,序列也十分靠前。就是宰相、執政出外,坐上這個位置,也不能算是薄待。


不過出外就是出外,離開天下的政治、經濟、文化的核心,無論如何都不是任何一位重臣心甘情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