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宰執天下 > 章節內容

我的書架

第41章 千嶂重隔音信微(上)(1/3)

已是三月末,天氣一日暖過一日,離一年一度的金明池爭標的日子也越來越近,屈指計算,也隻剩兩根手指的時間。


天子即將駕臨池上龍舟,觀看軍中健兒爭標。為了準備天子出巡之事,來來往往的車馬也是一隊接著一隊,這東京城西邊的兩座靠近金明池的城門——新鄭門、萬勝門處,也便是越發的擁擠繁忙起來。


坐在萬勝門邊的班樓酒店的二樓上,權戶部判官呂嘉問獨據一桌。桌上的酒菜上來後,他隻稍稍動了動筷子,就一直把玩著手中的銀杯。樓下的喧鬧被一層竹簾給遮擋,倒也讓他耳根清淨了不少。


權戶部判官中的戶部,並不是六部中的戶部,而是大宋財計的三司衙門下麵的鹽鐵、度支、戶部這三司中的戶部。


身為戶部司判官,呂嘉問算是十分稱職了。他所主管的天下人丁稅賦,至少可算是賬目清明。兼管的諸司庫務,也同樣讓人挑不出錯來。而京中官造酒水,也是他所分管——前日他在官釀的酒場中推行連灶法,能為國庫每年省下十六萬貫柴草錢。


所以前日天子問起三司事務,王安石才會說,三司判官中唯有他呂嘉問最為稱職。


隻是光靠稱職還是不夠的。呂嘉問他的心很大,仁宗朝的權相呂夷簡的曾孫,怎麽可能因為一句‘稱職’就心滿意足?


所以他提出了一項新的法案


——市易法。


來自於京城中一名小商人魏繼宗的提議,讓官府插手進商品的販賣與出售之中。盡管不是他呂嘉問所首倡,不過若是沒有他的一力主張,根本就得不到王相公的首肯。


這並不是與民爭利,依然是之前新黨所秉持的與兼並之家爭奪利益。


東京城是大宋的中心,人口百萬,天下貨品輸入京城的數目多得難以計算。但這些貨物運抵京城後,並不是直接在販售,而都是必須轉賣給各個行會的行首,再由行會的行首分給行會中的商人們零售。


行首們隻是在中間過上一道手,就將利潤的大頭賺到了手中,而且一點風險都不用冒。這等坐地分贓的手段黑得讓人發指,也讓官府留著饞涎,但不遵守這等規矩的商人們,根本在京中待不住,行首們的勢力可是能一直通到後宮之中!


不過自從王安石秉政之後,均輸法推行於世,已經從行首們的手中搶到不少的份額。現在市易法的主要目的,就是將行首們的轉售之權徹底奪過來。


當然,市易法在具體施行的時候,所用的措施和手段不會這麽簡單,甚至可以由官府出麵收購滯納商品,以收買行商。但從行首們手上搶錢的實質,卻不會有任何改變。


呂嘉問對此心安理得,在地方上,但凡多餘下來的便民貸款,都會強製本不需要借錢的上戶們借貸——也就是所謂的抑配,以賺取利息。既然能明著從鄉紳手中搶錢,那他的市易法推行起來自然也是名正言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