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神棍 > 章節內容

我的書架

第448章易道(1/3)

第四百四十八章易道


“劉書記客氣了,其實易經真正的天機隻在其陰陽的變化之中,而我們的日常生活種種其實都不離於易。


剛才我說過易就是道的變化,道的變化就是陰陽之變。


所以易最早成書時隻是從河圖洛書引申而出的符號。


符號隻代表陰陽的組合。


但把天地之間萬千變化去繁化簡歸結為陰陽這是一個什麽樣的智慧已經無法想象了。


我們祖先在幾千年前就用陰陽之變也就是易經來告訴後人宇宙蒼穹的根本,但後人智慧卻無法理解如此簡單的道理,越弄越複雜。


其實依我理解,最早的易經八卦並沒有實物的概念,隻是符號代表八卦陰陽的構成。


自伏羲氏畫八卦後為讓後人能理解,再根據陰陽構成把八卦形象化,形成了天地山水澤雷風火這八個可形象理解的相。


易經本在於陰陽,一陰一陽謂之道。


相就在代表了這八種陰陽組合的可視的元素。


從這一點看古人的智慧遠超當代人不知多少倍。


他們在幾千年前就明白了自然界裏這些元素的陰陽狀態與符號表示一樣。


比如用乾代表三陽,用坤代表三陰,比如水代表的坎中有陽,火代表的離中虛等事實上正是水火所體現出來的狀態,這一點可能現代科學要許多年才能證明。


易經到了現在大家都執著於相,執著於每一爻的辭,執著於每一卦的相辭來領悟每一卦的陰陽變化其實就是以表解本,這才會把事情弄得越來越複雜,到了無法觸及其本的地步。


劉書記如果想學,或者對初學者,我的建議還是應該專注於陰陽變化之中而不是周易裏的相辭爻辭。


以本及相,先理解陰陽變化,再到每卦大相的自然之變,最後再去理解象辭爻辭那麽就不會局於周易的辭而可以運用到我們當代的同樣事情的變化之中,易於理解掌握還有利用。


自易成文,幾千年來有過無數人注解。


對於一些古人的見解我覺得更不必執著,若站在他們的注解去學易經道德經永遠隻能在古人的陰影中。


這些見解隻能作為行道之路的幹糧,行過走過用過消化了就應該忘了它。


而不沉溺其中,更不可把那些詮釋當金科玉律,當寶貝揣在懷裏。


學易學道真正的修成大道的聖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