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7章 來自王家鎮的婚禮請帖(1/3)

新城轄區六縣十七鎮,有上百個村子。


根據地理位置的不同,各村富裕程度相差十分懸殊。


距離新城最遠的振興縣是六縣當中經濟條件最差的,被列為省內十大貧困縣


振興縣後山村是這個貧困縣中的貧困村。


後山村原有居民上百戶,人口六百餘人,因為太窮的緣故,許多年輕人都外出謀生。


村裏剩下的,都是留守的婦女兒童和老人。


但是也有幾個例外,比如王誌民,年過二十五,卻仍舊留在村裏,守著一畝三分地過苦日子。


倒不是他懶惰,不想走出窮山溝賺大錢,而是父母年紀大了,又體弱多病,家裏的農活都指望著他一個人,離不開他!


按說他這個年紀的青年,父母充其量也就四五十歲,正是年富力最強的時候。


可王誌民的命不好,五歲的時候,親生父親就出意外去世了。他是隨著母親改嫁到後山村的,繼父是村裏最有名的王老實。


王老實家徒四壁,三十六七歲了也沒娶上媳婦兒。後來經人介紹,就和王誌民的母親張淑華相識。


他們結婚的時候,王老實三十九,張淑華二十九,還帶了個五歲的兒子。


別看張淑華年輕,可生王誌民的時候,坐月子落了毛病,常年咳嗽,還幹不了重活,隻能勉勉強強的操持家務。


雖然是是二婚,可王老實對她們娘倆那是實心實意的,對王誌民比親兒子都好。


而且張淑華因為身體太弱,無法生育,不能給王老實添個一兒半女。


是以這一家三口,相互幫襯著,把日子就這麽過了下來。


王誌民十三歲的時候,被王老實送到了鎮上的初中就讀,盼著他將來能有個出息,離開這個窮困潦倒的家。


可惜王誌民在學習方麵實在沒什麽天賦,初中畢業之後就回家務農了。


王老實也沒責怪他,就領著他麵朝黃土背朝天,一個汗珠子掉地摔八瓣辛苦勞作,指望著趕上幾個好年頭攢些錢,等王誌民到了適婚年紀,給他娶個老婆,再生個大胖小子,他也就一輩子沒白活了。


不想王誌民雖然不是王老實親生的,可性格卻隨了他。生性木訥呆板,看見村裏的姑娘就耷拉著腦袋繞行。


要是有姑娘跟他搭話,他就臉紅脖子粗,旁邊要是有個老鼠洞肯定會毫不猶豫一頭鑽進去。


就他這種性格,想娶媳婦兒比當年的王老實都難。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