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閑逛(1/2)

潘家園位於北京三環路的東南角,是全中國最大的舊貨市場,後來慢慢地改造成了經營範圍極廣的市場,占地四萬八千五百平方米。店鋪商戶和大棚全年開放,共有三千多個攤位。明麵上,這裏經營著文物書畫、文房四寶、瓷器及木器家具等,有珠寶玉石、仿古家具、文房四寶、古籍字畫、舊書刊及生活用品等。是購買、鑒賞古玩舊貨、工藝品、收藏品、裝飾品的絕好去處。暗地裏,這裏也是文物古董的最大底下市場,在一些鋪子裏麵,每天都有來自全國各地的底下文物在這裏進行私下交易,然後從這裏流向市場,從而得到洗白。比如說,一些剛出土的文物被一些古董販子收購,在手上放幾年,就成了名副其實的古董,堂而皇之地擺上貨架,讓大家來一次美好的邂逅,那就是所謂的撿漏。


走進潘家園,我被這裏的場麵給震驚到了,一排排店麵林立著,珠寶翡翠,古玉,陶瓷、字畫、古幣……,買什麽的都有。我還看到賣青銅器的,各式各樣的青銅器擺在店門口,我仔細地看了看這些東西,按照爺爺教我的方法,這些青銅器有的鏽跡斑斑,但我一看就知道都是仿製的、做舊的,有的幹脆都沒有做舊,一看就是工藝品,一件真品都沒有。


逛鋪子的人不是很多,掌櫃們慵懶的坐在櫃台前擺弄著手裏的玩意 ,來了客人馬上就變得熱情起來,一臉殷勤地介紹著他們的寶貝。我逛了幾個鋪子,老板看了我的樣子,連站都懶得站起來,又低著頭做自己的事情。後來我才知道,這些掌櫃一個個都是人精,我這個人年紀輕,穿著過時的衣服,一看就是來玩的,沒有多少油水。要是來個衣著光鮮的,或者是外國人,他們馬上又是另一副麵孔。


我向遠處的棚區看了看,一排排的攤位,熙熙攘攘的人群擠滿了攤位,熱烈地交談著。


我興奮地來到了棚區,這裏的物件更加琳琅滿目、各式各樣,雖然爺爺給我講過很多古玩的知識,但這裏的東西很多我還真沒有見過,隻能知道個大概。


棚區的旁邊是一排排高一點的桌鋪和櫃子,主要是賣五大名窯這些瓷器以及青銅器的,大件放高點,看起來有層次感,因為不好攜帶,下班可以鎖櫃子裏。


聽爺爺說,青銅器這種物件,在古代人們認識不到它的價值,所以不是很值錢,大爺爺們下鬥看到這個東西就嫌棄,又大又重還不值錢沒人要,摸金人拿都懶得拿,洛陽地區有的村民把它拿來作為裝水裝糧食的器皿,有的甚至把它當夜壺!但是到了近代以後,這個東西的價格一夜之間翻上了天,甚至比那些黃金、白玉、禦用瓷器都珍貴。尤其是那些洋人們,到處找這個東西,有銘文的青銅器更加珍貴,有銘文的價格是沒有銘文的3倍以上,多一個字可以加價百塊大洋,有不少洛陽、洛陽的文物販子一夜暴富。


爺爺曾經告訴我,現在盜墓這一行很危險,但要是能學會了鑒賞古玩,也是一門很好的吃飯手藝。在北京、天津等大城市,甚至南昌等中等城市,都有了古玩市場,如果自己學會了鑒賞,有了好眼力,也是很賺錢的,還不犯法。你看看,現在電視上的鑒寶專家,那個不是賺的盆滿缽滿。


來北京之前,除了尋找爺爺之外,我還打算好好地學一學這門手藝,爺爺教了我很多知識,自己還學了觀天眼、開地眼,隻要肯下功夫,肯定能賺錢。我蹲下來仔細地觀察這些青銅器,這些東西我雖然沒見過,但與爺爺講的還真對的上號。我仔細地研究這些東西,努力地與爺爺傳授的知識對上號。可這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