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盜墓第一村(1/2)

坐了三天的火車,終於到達了洛陽火車站。


小麗姐家中小孩子生了病,來不了,跟把頭請了假。李把頭、龍哥、二狗子、張溜兒、李芸香和我從洛陽車站出來,農曆10月的洛陽已經下雪了,天氣特別冷,估計已經零下好幾度了。看著灰蒙蒙的洛陽城,我們幾個都冷的打了一個哆嗦,隻有李二狗子大聲叫道:“洛陽,千年古都,我李二狗子又回來了。”


從洛陽站出來後,我們沒有停留,李二狗子不知道從哪裏弄來了一輛麵包車,我們一路向北,向洛陽鄉下進發。


自中國的第一個王朝夏朝開始,先後有商、西周、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唐、後梁、後唐、後晉等十三個朝代均在洛陽建都,是中國建都最早,朝代最多,曆史最悠久的古都。


我在我祖上爺爺的筆記手劄上看到過好幾次有關洛陽的記載,這個地方簡直就是盜墓人的聖地,我也十分好奇,一想到北邙山上的一座座大墓,我就興奮的不得了,一路上的疲勞一掃而光。


要說盜墓,無論是從時間上來講,還是從地域上來說,河南這一帶都可以稱得上是最早的地方。


我們都知道盜墓界的鼻祖是曹操,他為了籌措軍餉,設立中郎將,在軍中設校尉摸金,專攻盜墓,挖了不少東漢王室的墓穴,其中就包括梁孝王、劉武和李皇後的陵墓。


五代耀州節度使溫韜更是了的,他的盜墓軍團挖了17座唐朝帝王陵墓,據說其中的一座墓,他的數萬人的挖墓大軍就搬了三天三夜,用挖墓得來的寶貝,養活了他的數萬大軍,過了好多年逍遙自在的日子。


洛陽可不是北京,估計和江西龍虎山也差不多,出了洛陽,麵包車就開始在黃泥路上顛簸,慢慢地村子也少了起來。


洛陽這個地方唐代以前屬於鼎盛時期,人口眾多,但在五代十國之後,由於戰亂,中原地區的人口開始南移,河南西北部地區人口下降的很厲害。


現在的河南仍是人口第一大省,但主要集中在開封一帶,洛陽這個地方城市人口不少,但在農村地區尤其是北邙山區村莊稀少,人口不多。


洛陽的鄉下人是見過世麵的,解放前就不說,自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開始,全國無數心懷探寶夢的國人又都紛紛湧向這個地方“旅遊”。


邙山人心裏就像明鏡似的,都知道來這裏的人是幹什麽的,可他們不反對,甚至還很歡迎。


為什麽?因為在這個守著幾畝薄地討生活的地方,這些年因為來了這些外地盜墓尋寶的盜墓賊,以及趕村收貨的背包客,這裏形成了真正的古董產業鏈。


這些鄉下人那個家裏沒有幾件像樣的東西,即使沒有,那就下地拿啊!據說有的村子全民盜墓,爺孫三代、兄弟姐妹、左鄰右舍結伴支鍋,可謂熱火朝天。


有時候站在北邙山山下看,夜空下的北邙山鬼火點點,那是盜墓人的手電光在閃動。通過盜墓和出賣文物,不少人賺到了不少錢,或者至少在農閑時間通過盜墓補貼了家用。


所以,這個地方鄉下來幾個人,大家心照不宣,習以為常!


我們開車到了送莊鎮,隻要是盜墓行和考古界的,就沒有不知道這裏的,因為這裏有個赫赫有名的村在--後溝村,被稱為中國盜墓第一村。


據二狗子說,就是現在到了農閑季節,村裏的人也都要相約到邙山上去挖一挖,挖不到新鍋,到老鍋裏麵摸一摸,也可以摸出幾件東西來,就是破損的東西也抵得上一塊田的收成。


著名的洛陽鏟就是民國期間這裏發明的,經過無數代人盜墓經驗的積累,看來群眾的智慧是巨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