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古刹驚變

來了洛陽,當然要出去玩一玩。李二狗子介紹了一大堆洛陽的景點,實在是太多了,最有名的是龍門石窟、白馬寺、洛陽博物館、關林廟、老君山風景名勝區、西山石窟、王城公園、洛陽古代藝術博物館、洛陽白雲山、邙山帝王陵墓群等,還有數不清的小景點。


二狗子那都不想去,龍哥想跑遠一點去少林寺,張溜兒和陳小妖無所謂,李芸香想去往城公園,我則想去白馬寺,龍門石窟和邙山帝王陵墓群。最後選擇了我的路線,我的理由是我們搞這一行的,要多去了解與文化古跡和盜墓有關的知識,不然的話怎麽去成長為新一代盜墓人。


李二狗子說我越來越像李把頭,什麽事情都說的一本正經,冠冕堂皇,但卻讓人無法反駁!


下午,我們就去了洛陽最著名的景點白馬寺遊玩。


這白馬寺的曆史太悠久了,簡直就是洛陽市和佛教的曆史圖騰!你要說去洛陽看什麽,我估計有文化的人百分之八十都會選擇白馬寺,就像去北京選擇故宮,去西安選擇兵馬俑一樣。


西漢永平十年,明帝命人與中天竺僧人攝摩騰、竺法蘭齎佛經、佛像回洛陽,次年詔令於雍門外別建住所。因為僧人是為天竺來的客人,仍然以賓禮對待,因此,住所名延續用“寺”。攝摩騰和竺法蘭在此譯出《四十二章經》,傳為中國漢譯佛典之始。


我們大部分人看過金庸的小說和電視《鹿鼎記》,裏麵康熙,神教等人都在找這一套佛經,各有各的目的,康熙、鼇拜、天地會等人找《四十二章經》,是因為這套書裏麵隱藏著大清的龍脈,太祖的藏身之地,康熙、鼇拜找到這個地方就能確保大清國泰民安,天地會則想挖斷太清的龍脈,毀滅清朝;神教、太監找這個《四十二章經》則是看中了其中的無上神功。


同時譯的還有《十地斷結》《佛本生》《法海藏》《佛本行》等,已佚失不傳。


唐代武則天執政後,白馬寺由其老相好薛懷義主持,為繁榮時期、香火鼎盛。後經千餘年,屢有興衰。


我們作為盜墓賊,對天王殿、大雄殿、接引殿等殿堂不感興趣,但對山門內東西兩側相傳為攝摩騰和竺法蘭兩人修建的墓頗有興趣,兩墓均擁土為堆,但我總有一種感覺,這其中有一個墓陰氣不盛,有破氣的可能,估計是被盜了。


寺東南有密簷式舍利磚塔一座,名齊雲塔,建於金大定十五年(1175),風格與西安薦福寺小雁塔相仿。


我來到了塔下,早就聽爺爺說過,這種千古名刹一定有舍利金身,尤其是白馬寺,仍古印度取經所建,當時除了佛經外,肯定還有佛家崇高的供奉之物,一定有佛光普照、金光閃耀之像。


我打開了觀天眼,仔細地觀察著這座塔的氣息,可我發現無論是塔身,還是塔基,都不見這種佛家無尚崇高的氣息,可見這座塔內已經沒有了舍利金身等供奉品。按道理作為鎮塔之物,應該在塔基之下,可怎麽不見佛光呢,要麽就是被拿走了,要麽就是被盜了。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