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五日(5)拯救麥冬大作戰(1/4)

在那麽一瞬間,唐躍仿佛又回到了一百年前,尤裏·加加林與艾倫·謝潑德的時代,工程師們竭盡全力,建造起數百噸的發射台,使用近三十噸重的R-7與紅石火箭,隻為了把那七十千克的有效載荷送上太空。


這在數學與物理上是極大的不對稱,那麽龐大的資源,最終都匯總在一個小小的個人身上。


漫長的時光過去,人們有能力建造空間站,有能力登上月球,有能力前往火星,他們都忘了曾經的謹小慎微與步步為營,最早的液氧酒精發動機近地軌道運載能力不到三噸,最早的載人飛船隻有兩米長。


但這是人類航天的起步。


當老貓毅然地說出“我們隻要這個零頭”的時候,時代在瞬間回溯,回到了上升一號科羅廖夫說出“不穿宇航服”的那一刻,回到了肯尼迪航天中心裏馮·布勞恩說出“倒計時開始”的那一刻,工程師們耗費成噸成噸的草稿紙,一克一克地計算重量,隻為了那個小小的零頭。


人類航天的輝煌,就是從這個小小的零頭中一步一步爭取而來的。


“要進入大氣層的,不僅僅是鷹號飛船,還有獵戶座,對不對?”唐躍問。


“是的。”老貓點頭,“獵戶座才是那艘救生艇,是阿波羅13號的水瓶座。”


獵戶座二號地火轉移飛船。


有史以來人類建造過的最龐大的太空船之一,之所以要加上這個‘之一’是因為獵戶座一號跟它一樣龐大。與其說它們是飛船,不如說它們是有動力的空間站,為了給六人的乘員組提供足夠的生存空間,並儲存足夠的補給與生活資源,獵戶座飛船的構型與常規飛船完全不同。


它的主體是一條三段拚接的桁架,長達八十八米。


桁架最前端是寬幅六十米的太陽能電池板,一共八塊,這是電力與能源模塊。


中部是指令艙與生活艙,一共有八個艙室,依次對接,圍繞安裝在主桁架上,這是中心模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