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縣尊,目前我縣衙庫房共有黃金三百八十兩,白銀一萬兩千六百五十六兩。”章典吏作爲庫房典吏,對縣衙的存金、存銀爛熟於心,起身回稟道。
這些存金、存銀主要是查抄張縣丞、姚主簿、李典史等人的家產得來。前段時間,防範洪災,疏通滿渠,購買建材、修建修繕堤壩等又花費了一萬多兩銀子。目前,縣衙庫房存金、存銀就剩下這些金銀了。
聽了縣衙存金存銀數額,衆胥吏稍稍寬了一點心,縣衙的財政還算良好。
“諸位有什麽想法,但說無妨。”朱平安對衆人說道。
“縣尊,我建議將庫房存金存銀取出購置糧食,糧食是救災的基礎。”
禮房典吏劉老頭提議道。
“我附議。”吏房典吏張典吏附和道。
“劉典吏,張典吏,你是不知道糧價啊。”戶房典吏劉夫子搖了搖頭,嘆了口氣,“目前我靖南的糧價那是一日三漲,早晨、中午和傍晚那是不同的價格。洪災前,也就是五天前,一石稻米的價格纔不過400文;到了今天早晨,一石稻米的價格已經漲價到1200文了。隻是五天的時間,稻米的價格就整整翻了三倍,而且,這價格還在不斷的瘋漲。我敢保證,就我們說話的功夫,這糧食的價格就又漲了。其他郡縣諸如太平縣、臨海縣等,糧食的價格也都一樣,全都漲價漲的離譜。我們縣衙的全部存金、存銀加起來,現在也隻能購買一萬石左右。”
“那也得買啊。”劉老頭等人說道。
戶房典吏劉夫子聞言,又忍不住嘆了口氣,“即便我們想買,哪也得有人賣啊。現在縣城各糧鋪都是限量售糧,每日售賣的糧食十分有限,每次開門隻夠賣一炷香左右功夫,去的晚的,便是拿再多的錢也買不著糧食。其他各縣的情況也都如此,甚至還不如我們靖南的情況好呢。”
“這些黑了心的奸商,不顧百姓死活,哄擡糧價,一個個就知道發國難財,良心都被狗吃了。他們每日限量售糧,還不是爲了哄擡糧價!”
“這些黑心、瘋狂漲價的糧商就該嚴懲,要我說,縣尊,我們就應該將這些黑心糧商繩之於法,最好當衆砍幾顆腦袋,殺難儆猴,才能抑製住糧價。”
衆胥吏聞言,皆是忍不住義憤填膺,言語間恨不得手撕了這些奸商。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