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喜歡的話,也可以從家中自帶茶葉。朱平安對茶沒有多高要求,覺的翰林院的茶就足夠了。不過張四維在喝茶的時候,說了句下次他從家中帶些好茶過來。分一些給朱平安。朱平安也沒推辭,笑著提前謝過了。
“子厚,你可是跟李大人有過節啊?”張博端起茶杯問道。
朱平安搖了搖頭。將自己猜測的在金鑾殿的那一幕講了出來,這也沒有什麽不可告人的,沒必要藏著掖著。
“原來這樣啊。”張博聞言點了點頭,然後小聲的對兩人講,“也難怪,咱們院長最是與嚴閣老不對付了,先入為主,你即便是解釋了或許還會適得其反,不過李大人也並非不通情理的人。等以後誤會解開了,子厚也就可以離開這個流放之地了。”
“流放之地?”朱平安看了看藏書閣的圖書。還是有些不解,“這藏書閣雖說整理歸檔要累一些。耗時也會久一些,但是有這麽多圖書為伴,也不至於叫流放之地吧?”
“嗬嗬,你還年輕啊。”張博聞言笑了。
“何解?”朱平安更是疑惑。
“這裏除了圖書典籍還有什麽?”張博解釋道,“再說了,我等十年寒窗看得書還少嗎?你還年輕,剛步入官場,你以為現在做官後還堅持看書的能有幾人?很多人孔孟之道都快忘了,做官後事情多著呢。”
“咱們翰林院是個清貴之地,可是不是我打擊你子厚,你這個典籍歸檔可謂是十足的流放之地王牌戰將。咱們翰林院為什麽叫做儲相之地,就是因為咱們翰林院的日常工作,可不僅僅是日常工作,它表麵上看是處理政事,實際上更是鍛煉政務能力、增長見識的。”
張博是個愛聊天的,喝了一口茶後,又深入淺出的給朱平安和張四維講了下翰林院工作中的門道。
“舉個例子來說吧,比如說我現在負責的起草敕書,嗯,對了,令堂敕封誥命安人的敕書就是我起草的。”張博說著放下了茶杯,看著朱平安一臉笑意。
“多謝張兄了。”朱平安連連道謝。
“哪裏哪裏,都是份內之事。”張博客套的笑了笑,然後繼續解釋道,“言歸正傳哈,咱聖上頒發的敕書,這種事情應該是由內閣起草的,不過實際上也都是咱翰林院負責的,我也負責其中一部分。這種起草敕書,他就不是一個簡單的起草任務,這種工作可以可以幫助我們適應政務,加深閱曆,時間久了對於咱大明的事務就了解熟悉了。”
聞言,朱平安和張四維不由的點了點頭。
看到張四維和朱平安的反應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