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寒門崛起 > 章節內容

我的書架

第七百一十二章無眠之夜(2/3)

r> 財政危機,致使明軍戰鬥力不足,無法平叛國內叛亂,無法清除外族入侵。


如此,一百多年的惡性循環,到了崇禎第的時候,大明這艘千瘡百孔的巨輪,終於傾覆了。


朱平安此時都難以想象,現在全世界最發達最繁華的國家——大明竟然會淪落到如此財政危機的地步。


偌大的一個帝國,它擁有十億多畝的耕地麵積,擁有接近三億的人口,擁有巨大發展的工商業,並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擁有占世界23以上工業產量。


可是,它的賦稅收入竟然不能滿足它的行政運轉,和武裝幾十萬人的部隊。


北胡俺答汗數萬兵馬的入侵,就讓這個帝國北方邊境如篩子一樣,千瘡百孔。


這真是令人難以置信。


這樣的賦稅收入,太不正常了。


是賦稅製度出了問題嗎?


是,但並不全是。


要知道明朝剛建國時,就是太祖朱元璋時期,那個時候的大明耕地沒有現在多,人口也沒有現在多,工商業也沒有現在發達,可是那個時候的賦稅收入,完全足夠滿足這個龐大帝國的運轉,無論是大興土木,還是大規模的對外戰爭,還是賑災,都是綽綽有餘的。


朱元璋建國後,數次北伐將蒙元打的流亡歐洲;他的兒子成祖朱棣時期,更是連連對外興兵,五十萬大軍五次北伐蒙古、幾十萬大軍屢次南征越南,又是修建紫禁城,又是在武當山大興土木,還有曆史上大名鼎鼎的鄭和七下西洋,也沒見有什麽財政危機。


要知道,明朝的賦稅製度,從建國至今,基本上沒什麽變化的。


為什麽耕地增加了,人口增加了,工商業發展了,可是按建國以來的賦稅製度所征收的賦稅卻滿足不了帝國運轉,導致財政危機了呢?


來自現代的朱平安很清楚的的知道根由。


但,遺憾的是現在的大明之士沒有多少人知道這一點,當然,或許有人看到了,但是礙於各種原因,或許是顧慮,或許是知其因但無解決知道,沒有說出來。


今晚參加廷議的要麽是內閣大臣,要麽是各部尚書,可是今晚廷議的幾個措施,都是治標不治本。


而且有些措施,比如坐派京料銀,短期是治標,但長期來看卻是得不償失。


明朝現在的問題,其中最大的問題之一便是土地兼並嚴重。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