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世界親手披上了迷霧的麵紗
讓烏雲遮住了他
刹那間
烏雲裸露
一切無處遁逃
我也將自己困在編織的美夢中
前路向我揮手
天光乍泄
自此不再墜入永夜
。。。。。。
所謂苦難,大抵是成長曆程中不可或缺的艱辛的總稱。秦戈爾說:"我聽見回聲,來自山穀和心靈,以寂寞的鐮刀收割著空曠的靈魂,不斷的重複絕決,又重複幸福,終有綠洲搖曳在沙漠。"我們曆盡千帆,在綠洲與沙漠間彳亍,越走越遠。
痛苦的人痛苦著,遺忘的人遺忘了,輾轉紅塵似過往雲煙般飄向各處,留下的隻有麵目全非的軀殼。
古有"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的勸誡,現有吃苦耐勞的堅韌品質,今有苦中作樂,苦中求成的感慨。對於苦難,我們視它為成功的必由之路,即便它本身殘缺、破碎,我們仍稱頌它為信仰。堅信受了苦,便一定會收到好的回報。可就其本質來說,這種觀點大抵是有失偏頗的,所謂苦難是一種形式,是曆程,而非渠道。
自古以來便有數以千計的人稱頌苦難並傳承苦中作樂的精神,可是他們似乎太過寧濫毋缺了,我們該稱頌的、該堅守的是在苦難中存活,突破並重生的人,而非苦難本身。苦難是曆程而非獲取方式和渠道。
人人感歎人生太長了,苦難太多了,似夏日荒的野草般割不完,燒不盡,對於這類看法,其人無獨有偶,比比皆是可 仔細回想,才恍然若夢般發覺,長的是磨難,短的是人生。苦難是即將登頂時疾馳而來的暴風,是牆倒塌時眾人的推波助瀾,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是暗夜之中的入腹之刀。我們該讚頌的從來都不是苦難。
苦難之下是回甘,而苦難絕不是救贖。
人生,總有那麽一大段的時光,你在靜默,在等待,在堅守,在等一場春暖花開,在等一樹春華秋實,你在等從未有過的雷露萬均。這是我們的美好期待,而其間苦難便似上不了岸的潮,一次次環繞孤島;似停留不了的風,一次次臨摹群山。無限接近卻又遙不可及,似日出日落般短暫卻綿延幽長。
無數次擦肩而過帶來短暫波濤,所以說無緣之緣皆屬有緣。
苦難是必然曆經的,會以無數次各種偶然的方式和你相遇,但它隻是方式而並非渠道,並非所有苦難都是幸運的前兆,也並非所有苦難都通往成功。
願我們在喧囂塵世間,山野萬萬裏,餘生路漫漫,日暮酒杯淡飯,一半一半。
。。。。。。。
人人都渴望成功,渴望金錢、渴望權利,渴望一切跨階層的東西。我們生在一個和平且快樂的國度,這就像一汪壯闊且平靜無垠的湖水般,沉寂,靜默,可誰又知這平靜之下是否充斥著洶湧的浪潮,我們似湖底的流水,瘋了般向上攀爬,向上付出,最終鮮血浸入水底,隨流水衝擊,衝淡,唯有喧囂的海底訴說著對我們的不公,我們千瘡百孔,我們血流成河回頭才發覺這海遙望不到邊,這水深沉不見底,我們用盡一切正當手段渴望擺脫底層,我們呐喊、嘶殺,直到生命最後一刻,才被無情告知:翻身的平民仍改變不了卑劣的本質。
其實我們本可以忍受粗俗的生活,艱辛且麻木地成為海底的流水。直到有天偶然得知不是所有的魚都生活在同一片海裏,也並非所有的浪潮都流向大海。我們質疑,不甘,渴望成為高階層的魚,高段位的江水。可我們終其一生,也無法突破這平靜而美好的萬丈深淵。最終被殘酷告之:難以喘息,翻身成為主宰。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