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三章 交情(1/3)

沈放招呼了李輝二人,一同跟著趙玉明來到二樓卡座,這是茶館預留的幾個座位。這也是老時間留下來的傳統,以方便有什麽不好得罪的人物來聽相聲。


趙玉明吩咐工作人員幫忙上了壺茶水,然後又給拿了涼碟花生瓜子,就弓手告辭,回到後台。沈放和秦墨涵坐在靠近護欄的位置,學著旁邊人一樣扒著欄杆聽相聲。


台上的兩位老演員已經表演完畢,又上來兩位年輕相聲演員,剛才在後台時沈放和秦墨涵也見過。兩人依次跟台下觀眾拱手致禮後,又對二樓的觀眾打了個千。


他們說的是一段《漫話外語》,兩人基本功紮實,表演的段子又緊貼時代,還時不時的跟台下觀眾互動兩句,讓人樂不可支。兩人下去後接又來了一場青年演員表演的《津門話》後才來到今天下午場的壓軸,少馬爺與他的搭檔也是學生黃祖銘。


馬致明的相聲跟他父親馬山立有很大區別。馬山立大師單口相聲居多,一個人矗立在舞台上,如同聊家常一般,親切隨和中會突然迸發出機趣與幽默,讓你捧腹大笑。而馬致明更多的是運用自身深厚的基本功,捧逗結合,不溫不火、不急不躁。慢慢的把聽眾引入到他的段子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韻味。


沈放聽完一段《文章會》後忍不住感歎:“真不愧是相聲名家,你看他們不搞怪、不說葷段子,就能讓觀眾捧腹大笑,而且百聽不厭。”


“我怎麽感覺他們跟向文社有些差別。”秦墨涵忍不住問出心中的疑問,兩人在燕京曾多次去向文社聽相聲,秦墨涵雖然在津門第一次聽,也感覺出來其中的差別。


“是有些差別,向文社的相聲有些老時候藝人撂地的傳統在裏麵,估計也跟何叔以前跟著師傅走江湖跑碼頭鍛煉出來的有關。你看何叔和薛叔兩人在舞台上能跟台下觀眾互動五六分鍾,這就是以前撂地的規矩,要把氣氛帶起了再說。”沈放給秦墨涵解釋道:“而津門的相聲更多的是茶館相聲,講究的是一板一眼的基本功,全靠自身實力來逗樂觀眾。”


“我怎麽聽說津門的相聲不待見何叔他們。”秦墨涵一臉八卦的看著沈放小聲問道。


沈放笑道:“他們的恩怨就多了去了,說一晚上都說不完,下次買一本《相聲大師》給你,裏麵寫的詳細。”


“嘁,不說就算,還幫人家打廣告。”秦墨涵撇撇嘴,專心聽著下麵兩人表演相聲。


馬致明和黃祖銘現在表演的是《樹沒葉》,一段本來笑料一般的段子硬被他們說得笑料百出,讓台下的觀眾忍俊不禁,這就是茶館相聲的魅力。


沈放忍不住想到,有很多時候,為什麽大家都感覺相聲不好笑了呢?其實這根相聲本身沒有太大關係,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相聲還是要貼合觀眾,你把自己架的高高的,觀眾都要仰視你,仰視的脖子都疼,誰還會樂呢。


身為燕京門戶,漕運之都的津門曆來就有北方食都之稱。津菜更是以“宮、商、館、門、家”著稱,即主要菜係由宮廷菜、商埠菜、公館菜、宅門菜和家庭菜構成。而這其中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