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七章 先模仿後趕超(2/3)

,就算幾千萬的風險、幾個億的風險也是值得冒的。”


小富即安或者野心不足的人不適合創業,就算創業也很難大成,因為太容易滿足。


看看人家老幹媽,從來就沒有滿足於現狀。


她年輕守寡,一個人拉扯兩個兒子開一個小飯館,連生活都成問題。


換一般人,能吃飽喝足就滿足了,可她卻從辣椒醬裏嗅到了商機。


換二般人,辣椒醬在本地賣得不錯、實現中產富裕就已經滿足了,可她卻把辣椒醬賣到了全世界。


與她極其相似的是灣仔碼頭的創始人臧姑娘,被丈夫拋棄的她,帶著兩個女兒背井離鄉在香港賣水餃,通過不斷的努力,也成就了一個在華人世界裏非常知名的品牌。


俞敏宏最早的時候隻是想做一個英語培訓學校,同時期與他一樣邁入英語培訓行業的人,全國至少也得數萬人,為什麽隻有他走到了最後?未必是他比所有競爭對手都牛逼,而是他比其他所有競爭對手都更不滿足。


十萬人從同一個創業起跑線出發,有人到十萬資產就到路邊吃喝玩樂去了,有人到百萬資產就不想再往前走了,也有人到了千萬資產,就一頭鑽進了路邊的賭場,輸得吊蛋精光,更有人到了億萬資產還在負重前行。


真正走到最後的,未必是能力最強的那一個,而是永不滿足現狀的那一個。


在創業這條路上,很多人都擁有大成的機會和條件,但之所以沒有大成,缺的隻是那份不滿足於現狀、追求更好的野心。


許逸陽後來反思一下自己上輩子創業階段,犯下的最大錯誤就是野心不足。


當創業有了幾千萬不動產、上千萬現金、身價過億的時候,他其實明顯有些滿足、有些懈怠了,已經開始想著享受收獲,想把爸媽都接到燕京,一起享受中產階級的生活。


那個時候的許逸陽已經失去了野心,後來媽媽的忽然離世給了他巨大的打擊,讓他一下子更失去鬥誌。


再後來陡然驚醒、想奮起直追的時候,一頭栽倒在地就回到了1999年。


所以這輩子,許逸陽決定把自己的野心放到無限大。


說到底,就是永遠不滿足於現狀、永遠爭取更勝一籌。


他想看一看重活這輩子,自己到底能做到什麽樣的水平。


這樣,也不枉費老天爺的一片苦心。


想到這裏,許逸陽對張愛學和李楠說:“一旦一種模式被證明是成功的,那就不要猶豫,快速批量複製就對了。如果你今天開了一家炸雞店發現可以賺錢,那你明天就要著手開始開分店,而且最好的方式就是迅速裂變,一家成十家、十家成一百家,這樣你才有可能做成下一個肯德基或者麥當勞,否則你就永遠都隻有一家炸雞店。”


李楠輕輕點頭,若有所思。


張愛學卻感覺醍醐灌頂。


雖說自己教了許逸陽三年,但出了學校之後,許逸陽教會了自己太多東西。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