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球在腳下 > 章節內容

我的書架

第一三八節 谘詢的效果(2/3)

視讓我想要揚眉吐氣,我想要變得出名,變得讓人人都認識我,人人都尊敬我,讓社會上的每個人都認同我。他還說,我之所以想要在國家隊裏出人頭地,是因為我過去被國家隊拒絕,被體校開除,被整個中國足球界放棄,所以就總想把他們都踩在腳下,才能滿足我心裏獲得認同的願望。”


“我倒是覺得他說的挺有道理的。”張元點頭道,“你不是個聖人,可是在這件事情上那麽執拗,要說沒私心就怪了。要說相把那幫人踩在腳底下,這個心思,不光你有,我也有。不僅想踩,還想再碾上幾腳,給他碾碎了才好。他說的也有點道理,有點門道啊。他還說什麽了?”


“他還說,我之所以踢球極為拘束,甚至生活都極為拘束,是因為小時候在體校嚴酷的訓練環境下產生的心理陰影。他說我之所以踢成這種習慣,是因為在體校的時候,我害怕被開除,踢球的時候總是過於追求完美,追求不犯錯誤,時間長了,讓我總是下意識的循規蹈矩,不敢違反任何規定。他說我這種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想法,就是那個時候養成的。”


趙亞寧的話,讓張元陷入了沉默,半晌之後,才點頭說話,“就是,你踢球實在太放不開。你明明很有實力,可是踢球的時候總是束手束腳的樣子,浪射幾腳又如何?浪傳又怎麽了?你就是這個年紀,踢球別老是光想著怎麽保險怎麽來。”


可是這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張元自己心裏也清楚,讓趙亞寧改掉從小養成的習慣是多麽不可能的事情。從小到大,因為沒錢打理好了和教練的關係,趙亞寧踢球的時候總是要付出比別人更多的辛苦和勞累,而在比賽中,他也必須加倍小心和努力,除了一丁點差錯,就有可能被人找借口拿掉主力位置。這樣情況下成長的他,怎麽可能有著大膽嚐試各種動作,在比賽中浪射,或者總是追求漂亮的直塞球的心思?


比球技更難以更改的,是人的性格啊。


“他還說,我是個鴕鳥。”趙亞寧想起了那位心理醫生的話,“他說,我的心態就是鴕鳥心態。我出國踢球的時間已經不斷了,我知道真正的職業足球應該是怎麽踢得,我也知道國內的很多問題不是簡單的某個人的問題,或者是自己可以輕易改變的。但是我明明知道社會的很多黑暗麵,卻總是希望一切都像我希望中的那樣是純白透明的。我明明知道很多黑幕都在那裏,可是我寧願選擇視而不見,隻是堅持自己的看法。我明明知道,我的一己之力不可能改變這個世界,但是我還是總是想要去努力進行嚐試……”


“你跟他倒是什麽都說。”張元忍不住道說道。


“洛伊爾先生是個專業的心理谘詢師啊,他引導著我不知不覺就說出來了。你有時間也應該去找他看看去,對你有好處。”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