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三國旌旗 > 章節內容

我的書架

第三百二十七章 碧水東流至此回1(1/4)

不出意外的話,孫策和張飛之間將會展開一場持久戰,讓我們把目光放到劉備和周瑜身上。


劉備帶兵五萬餘人,戰船數百艘,其中有一艘樓船,其餘大多數都是艨艟戰船。


樓船相當於指揮艦,劉備這艘樓船更是巨大無比,高達五層,上可奔馬,頂層安置投石機,射程達到一百二十步開外。(船隻上的投石機比較小巧,射程不遠)


周瑜這邊艨艟鬥艦沒有劉備多,卻有三艘樓船。這主要是應為東吳位處長江下遊,水勢平緩,不適合艨艟艦船作戰。


相對比來說,荊州和東吳的水戰方式截然不同,位處上遊的荊州水軍依靠地理優勢,借助水流速度,用艨艟鬥艦撞擊東吳的船隻,使其漏水沉沒。對於荊州水軍來說,樓船更多是擔當指揮任務。


而東吳位處下遊,逆水行舟,所以樓船多一些,依靠樓船攔住大江,放下碇石,使樓船固定,用弓箭和投石機殺敵。


跟隨劉備出征的大將有黃忠、劉磐、糜芳、張允、龐統、蒯良、蘇飛、霍峻、伊籍等人,關羽則駐守襄陽。


周瑜這邊有韓當、淩操、朱治(君理)、朱桓(休穆)、朱然(義封)、張溫(惠恕)、陳武、顧雍等人,也算是兵強馬壯了。


劉備順流直下,周瑜立即帶迎敵,臨江水戰有周郎這句話真不是吹出來的,要是到水戰,周瑜能甩出劉備八條街去。但看選擇決戰地點,周瑜就差點抹平了劉備的順流優勢。


周瑜選擇的決戰之地是牛渚,牛渚(采石磯)位處秣陵上遊,地勢險要,江水回流,是最理想的迎戰之地。


詩仙李白曾有詩雲: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其中一句“碧水東流至此回”就說明此處江水流向變幻無常。對於周瑜來說,本來他就未出下遊,自然是水勢越無常越好了。


如果不是時間緊迫,周瑜都想在此地築城了,不過在另一個曆史上,幾十年後,東晉將領謝尚就在此築城了。


一到牛渚,周瑜立即派韓當和朱桓各自帶領兩千兵卒前去曆陽縣和石城縣駐守。這兩個縣分處牛渚南北,是扼守劉備水軍上岸的門戶所在。緊接著,周瑜就命人鑄造攔江鐵索,柵欄、木樁等物,隻等劉備到此大戰一場。


三國時期不比現在,長江兩岸林木茂盛,所以江水也十分清澈。周瑜乘著小船在江水之中四處遊弋,看似遊玩,卻是在察看這一段的水文情況,隻有事事躬親才能做到山水了然於胸。


決勝千裏之外,隻適用於戰略,而不適用於戰術,所以才有“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這一說法。


在這裏給馬謖平反一下,所謂的大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