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四八章 烽火(二)(1/3)

正麵戰場上的戰鬥漸趨白熱化,耶律重元的左路軍攻擊最盛,他的左路軍人數最多,將近四十萬大軍排在渤海口至霸州雄州一線,當然上百裏的戰線有主有次,攻擊的重點集中在靠近西麵雄州霸州一帶,其目的不言而喻,正是要和蕭惠的右路軍貼的更近,便於協同,同時突破之後距離汴梁也更近,更加具有威脅性。


與之對敵的正是以防守穩健著稱的範仲淹,範仲淹料到攻擊的重點在霸州和雄州,所以他僅調撥了五萬軍隊隨夏竦駐守渤海口乾寧北,剩餘的主力幾乎悉數堅守於雄州霸州一帶的十餘座城池個堡壘。


這更像是一場利矛對堅盾的碰撞。


在稍加試探之後,五月初開始,耶律重元便下令發起了猛攻,而大宋對雄州霸州一帶的瓦橋關、益津關和淤口關這三道關卡也經營良久,由於幽雲十六州的喪失,雄州霸州一帶本是地勢平坦無險可守的局麵,但大宋因地製宜,利用當地湖泊河流較多,土質鬆散的特點,采用‘因陂澤之地,瀦水為塞’之策,壅塞九河中徐、鮑、沙、唐等河流,形成眾多水泊,河泊相連,赫然構成一條以奇特的南北防線,有效遏製了遼人騎兵的突進,大宋上下稱之為塘濼之防。


但這一次,遼人顯然是有備而來,他們也不知是誰出的主意,帶了大量的木板連接而成的稱之為‘動橋’的玩意兒,外形就像是放大了幾十倍的古代竹簡書,以牛車拉載跟隨大軍前行,遇有泥潭水沼之處便將這玩意展開連接鋪在難行之處,形成浮橋,人馬踏上,居然不沉不陷,頗有效果。


但即便如此,機動性還是大打折扣,小型泥沼水塘河溝可以跨越,大的湖泊譬如白洋澱這樣的灘塗地形便無從跨越了,而瓦橋關益津關和淤口關這三關均扼守要道而建,最終的戰鬥還是要歸結於奪取南下的關卡上。


遼軍的攻城器械準備的也很充分,有五層高的新型衝車,組裝起來高達三丈餘,甚至比防守方的城牆還要高,下麵按著輪子,可以推著前進,也可以用牛馬拉著跑,機動性也很強;士兵們匿於車內,從車中直接向城內射箭,也可用來接近城牆,破壞垛牆,或者直接攻打城牆上的守敵。


車中除了裝備有各種長兵器,還常常裝載強弩、石炮等重武器。這等先進攻城器械和大宋自行研發的樓車有異曲同工之妙,唯一的缺憾便是,材質為木,隻有正麵有少量的鐵甲防護,似乎不夠堅固。


其他的諸如升降雲梯、對付護城河和大溝的渡濠,以及遠程床弩和投石車,都是強力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