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這個工業建設是深有體會,可以說,哪個省工業更完善,哪個省就在商業交流中占據了更大的優勢,這也是帶動他們發展的必要條件。
“少帥,話是這樣說沒錯,可是這個建設力度絕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增強的,且不說重工業的複雜性,就連輕工業也不是民族企業家能夠輕易玩得轉的。”李厚恩說道。
說實話,那些個民族企業家還沒有那麽大的實力與魄力,畢竟民國的富商大賈比起列強的商業公司還是有不少差距的。
“這一切都由政府牽頭,雖然跟福建建設初期相差不大,但是具體方麵還是需要你們商量著辦,絕對不能有半點馬虎。”
工業是什麽?是國家命脈,哪裏能夠隨隨便便處理呢,就像有些東西是不能出口的,比如特種鋼鐵,要是都像美國一樣,隨便流出,那流入日本這種敵對國家,豈不是資敵?
最好的方法就是政府絕對控製,並且由著商業監視機關配合商檢科進行監督調查,一旦出現什麽紕漏,也能夠馬上反應過來,務必保證政府利益不受到任何形式的損壞。
“是,少帥。”
“少帥!”
卻是交通部長徐名世喊了一句,毫無疑問他看其它部門爭先恐後,所以也為了自己部門爭取權益,畢竟受重視的政府部門比起不受重視的部門來說,那是有天壤之別。
其實就算他不說,交通問題,馮庸也會主動提出來的,這可不單單是徐名世的事情,更是整個東南的大事,關乎軍政兩界。
但是這個時代,最重視的依舊是鐵路建設,因為水泥成本略高,而且性能也遠遠比不上二十一世紀,單純的水泥道路並不適合用做大規模交通設施,造價太貴,使用起來並不完美。
所以馮庸有些糾結,每一種交通方式都有自身的局限性,這是無法避免的,總不可能跟隨大流,隻建設鐵路吧!那未免顯得他這個’先知者‘太過沒用了?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