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四章:混亂的日本(2/3)

,國內就已經不簡單了,米價持續上漲。


本來正常的米每升的價格是1角2分,可現在平均每天上升一個檔次,到了八月中旬,米價已經變成每升一塊錢,這是何其變態?


戰爭刺激消費,這沒錯,能夠帶動國內經濟發展,這也沒錯!可這些都隻是針對那些大資產階級,他們手中有無數工廠,戰爭一起,最先受益的就是他們。


可對於普通百姓來說,那就是災難了,米價的持續上漲,甚至影響到日本各地的穀物交易所,已經變成無米可買的情況了。


或許有人會問,整個日本都是產糧大國,他們的主要農產品就是大米,到處都是農田,怎麽會缺米的情況?


的確,日本是不缺大米,可百姓能不能買到大米,這又是一個問題了。


日本自從明治維新開始,國內一度鼓勵開設工廠,在短短的幾十年內,就變成了一個高度發展的資本主義國家。


但是,日本的發展比起英美法來,還是有些差距,它們沒有經過那種大規模的社會變革,封建製度殘餘根深蒂固,這其中的代表就是日本實行的封建土地所有製。


幾乎所有的資本家都是原來的貴族,而這些貴族又掌握著日本大部分良田,日本百分之八十的大米都在他們手上。


商人以牟利為本,地主、資本家看準了戰爭這個機遇,投機倒把,不斷囤積居奇,使得市麵上基本沒有大米可賣,米價飆升。


在日本,一個普通的工人一個月隻能賺7塊錢左右,試問,飆升到兩塊錢一升的米,怎麽能夠養活自己?


在這種情況下,動亂難免產生。果然,八月四日,富山縣爆發了大規模的騷動,底層民眾把米商人的店鋪搶劫一空。


沒錯!就在天皇歡送西伯利亞派遣軍的時候,日本國內的百姓也在歡呼,他們不斷呐喊著:“要米!減低米價!“


可日本政府視若無睹,因為政府是地主和資本家支持的,他們怎麽會為了普通小屁民而去鎮壓有錢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