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
這種矛盾是階級矛盾,是日本地主和資本家與工人、農民和其他勞動人民之間的矛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就算短期被忽略了,但最終也是會爆發出來的。
富山縣的‘米騷動’不斷擴散,一直蔓延到大阪、神戶、京都、奈良、和歌山、岡山、廣島、吳港、門司、金澤、福井,就連日本天皇所在地東京都爆發了大規模的搶米行動。
從最初的數百人演變到數萬人,不斷集會、遊行示威,搗毀米店,暴亂狂潮席卷了整個日本。
就在寺內正毅決定出兵的時候,並且第十四師團、第五師團、第十六師團已經趕赴海參崴了。
這種米騷動已經變了,變成了階級鬥爭,所有城市的工人都站了出來,充當革命的‘旗手’,他們將動亂演變成了革命。
革命之火熊熊燃燒,照亮了日本任何一處地方,遊行群眾用石塊、棍棒把自己武裝起來了,不斷向政府軍、警察反擊,每時每刻都有傷亡。
雖然大暴動原因是米價高漲,可經過發展以後,這已經不是米價的問題了,尖銳的政治矛盾體現出來。
降低米價,奪取糧食滿足不了日本普通百姓的要求,因為出兵西伯利亞已經把埋藏在百姓心靈魂深處憤怒釋放出來了。
幾乎所有的底層工人、農民都知道了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試問他們會眼睜睜看著別的國家由無產階級做主嗎?
每個人都想自己當家作主,於是鬥爭的矛頭從那些米商轉向了天皇製政府。
寺內內閣在日本民眾的眼裏,變成了十惡不赦的反動派,當然,這其中也因為政府不斷派遣軍警對民眾進行鎮壓,卻從不壓製米價,這種區別對待何其明顯,試問他們又怎麽能忍得了?
於在這種背景下,局勢慢慢演變到現在,在大阪,群眾高喊“打倒市政府!“進行大規模遊行示威,而更有甚者,就比如名古屋的群眾大會,會議正式提出了“打倒寺內內閣“的政治鬥爭口號。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