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三章:嘿!謝謝!(2/3)

95年,就應該很多人知道了,這一年是悲劇的一年。


甲午中日戰爭最終失敗,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簽訂了,與此同時,日本帝國主義踩著滿清的肩膀崛起了。


不得不說,河州回族人民選了一個好時機,以馬永瑞、馬永林為首,回、撒拉族又一次結成了同盟,共抗滿清。


話說,這兩族真是難兄難弟,什麽事都一起,場場暴動,不管是撒拉族領導還是回族領導,總之就是一起的。


滿清正值多事之秋,無力鎮壓回族起義軍,於是事態變得失控,不隻是蘭州還包括西寧,通通變成了起義軍的搖籃。


馬占鼇、馬海宴正愁不知道怎麽樣升官呢!單單是現在這個位置,根本滿足不了馬家的利益需求。


正好同胞就給他們送來了機會,於是馬家軍踩著河州回族人民的屍體踏上了崛起之路。


為什麽說楊增新趕了個好機會呢!因為河湟起義平定還不到一年,當地反抗勢力依舊存在,一片混亂,滿清需要一個人,一個能夠解決這等亂局的能臣。


於是他就上馬了,回族聚集地可不比中原漢族地區,受到統治階級的思想洗禮,更別說這河州地區有著反叛傳統,百姓滿腦子都是不服就幹,稍有不慎,便是粉身碎骨。


楊增新手段夠硬也夠軟,一把大刀一把糖,反叛勢力是絕對要鏟除的,他當然知道,所以,親自帶人日夜不斷監察河州全地區,最終讓他弄平穩了。


最主要的不穩定因素沒了,接下來就是治理的問題,河州因為連年戰亂,基本上當地十不存一,人口稀少,就算想扭轉當地局勢,可也沒人哪!


但是辦法總是想出來的,作為久經官場磨練出來的老油條,他將眼光放在了中原地區、沿海地區,河南河北自是不用說,當地人口太多,地都不夠種的,哪裏能養活自己。


而沿海地區,例如山東,因為戰爭的緣故,百姓不得不出走,這些流亡人口就成了一大亮點,或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