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二章:萎靡不振(3/3)

為中心的疆北武器製造圈子,還有以吉林長春為核心的遼東武器製造圈子也形成了,整個中華的武器製造業可算是開火結果。    不管是馮庸這輩人,還是馮德麟這輩人,都吃夠了軍事裝備不如人的苦頭,特別是馮德麟、段祺瑞、馮國璋這一代人,他們那個時候,求爺爺告姥姥才得到日本帝國主義憐憫式的施舍了一些淘汰武器,這是何等屈辱。    所以,沒有一個人不支持中華的軍工產業,本身中華的空軍武器方麵很是卓越,特別是飛機,就算是先驅者的英法德都比不上,現在中華已經著手噴氣機的研究了。    至於海軍武器,算是另辟蹊徑,在馮大少帥這根金手指麵前,中華沒有一味尋求跟各國一樣的大炮巨艦主義,暗地裏走起了航空母艦的套路。    1918年,中華頭批自製輕型航空母艦以及改造的中型航空母艦開始使用,到了1923年的時候,中華一次性實現了五艘重型航空母艦的試航,這還不包括東南亞各個海軍基地生產的中型航空母艦,愣是完成了每個艦隊一隻航空母艦的配置。    所以,單論軍事,中華不慫,一挑三都不成問題,更別說對付蘇俄這種殘雞了。    “密切關注蘇俄那邊,隻要他們敢想,那我們就要給他們一個終身難忘的教訓,被動挨打可不是我馮庸的風格。”馮庸的眼中閃過一絲狠厲,隨著這些年的鍛煉,他的上位者風範越來越強,很像古代皇帝一言九鼎的感覺。    張孝淮、皇甫冷紛紛應道,全國的軍事行動在一定範圍內都歸屬張孝淮這個總參謀長管轄,既然蘇俄現在有異動,那戰爭是在所難免的,他一定要提前準備好作戰計劃。    至於皇甫冷,所有海外情報項目都歸他的軍情局管轄,試問誰更比他有資格參與這件事呢!    事實上,中華邊上並不隻有這麽一個悸動的鄰國,就好比現在作戰大廳掛著的那一份世界地圖。這張地圖上清清楚楚標出了七八處著火點。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