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於是這樣說道:“少帥說得沒錯,這點的確是我軍在呂宋發展的限製因素,所以我們現在發展的力量基本是華人,要麽是清末民初的移民,要麽是當地華人大家族,那些所謂的華裔一概不予理會。 相比於他們,我更願意選擇相信一樣被欺壓的邦班牙人、維薩亞人和比科爾人,我們也試圖發展這些人,事實上,他們很多人願意參加,畢竟壓榨太狠了。 自從米沙鄢人在得到了美國人的支持後,十分猖獗,他們不敢輕易對人口眾多的他加祿人、伊洛戈人出手,於是把主意打到了人口稀少的其它幾個族,這其中包括華人。 可以說,華人跟邦班牙人、維薩亞人和比科爾人就是難兄難弟,在許多年前,四族之間就有著比較和諧的交往,通婚也比較常見。” “嗯,是可以考慮下,我國對於東南亞並不是一味的消滅。”馮庸若有所思:“其實在民國早年,我國不管是桂係還是滇軍都有著不少的外國人,特別是安南人,陸裕光不就是安南人,現在隨著版圖越來越來大,例如緬甸、尼泊爾、錫金、孟加拉、高棉、西伯利亞的融入。 單純是傳統意義上華人,這無法跟上時代的腳步,那些金發碧眼的老毛子現在也不是成了我國人,這就是同化的小國,我中華軍隊中有安南人、俄羅斯人、尼泊爾人、錫金人、孟加拉人,自然也就不會有那種狹隘的偏見。” 他明白,以一百多萬的華人統治兩千多萬人,的確有些困難,這不是封建時期,也不是滿族統治中華,必須要有所改變,如果融合邦班牙人、維薩亞人和比科爾人,那麽我國在當地的力量就有七百來萬人,征兵都能征差不多百萬,何愁無法完全控製當地。 這也是最初實行的同化政策,在馬來亞,華人吸收當地馬來人已經成為常態,不少華裔都成了兩族交往的橋梁。 “是,少帥,我軍現在在呂宋的力量正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