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五章:天真無暇(2/2)

馬來族八百萬人,其它各族兩千餘萬人。    也是說,除了華人、泰族,一共有九千餘萬當地土著,這代表什麽,我想諸位不會不明白吧!”    首輔周世輔喜出望外,他也是槍林彈雨走出來的鐵血政務官,自然明白蔣百裏的意思,相當於華八分之一的土著,如果全部視為勞動力的話,那華目前的困境迎刃而解。    “少帥,我建議加強各島嶼的防禦力量,直接征召當地華人青壯年,組成二線部隊,以為不時之需。”他立刻建議道。    不過華有鐵血人才,自然不缺飽受傳統儒家思想犀利的仁慈派。    恰恰財政部部長王家儉是,他出言反對道:“少帥,既然東印度群島成為了我國領土,那麽島的民眾是我國百姓,未來也將成為我們的一員,我不同意這種辦法。”    “少帥,這麽做是不是太過了,那可是近億生靈呀!孔子曰,有教無類,隻要細心教化,未來未必不能成為華的棟梁,現在這麽做,跟昔日黑奴貿易的參與國有何區別,這對於我華來說,實在有害無利。”建設部長、工業部長說道。    可這話一說,那些代表華民族主義者不甘心了,特別是陸軍,蔣百裏還好一點,如果換做那些個不到三十歲的年青將領,肯定是一個個嚷著為國鋤奸。    不得不說,馮庸煽動小翅膀的力量還是很強的,盡管沒有徹底宣揚華民族主義,但是他把改進版的華民族主義放到了南半島、日本、朝鮮。    導致各地多了很多華鐵杆粉,他們華人還像華人,堅持華才是自己的國家,充分培養了以華為心的榮辱觀,洗腦很徹底。    連各地華駐軍也受到了影響,畢竟他們在一場場對外戰爭勝利,本身很驕傲,更何況他們的領袖是少帥馮庸,自當一切學習少帥。    在這區區六年,軍隊的民族主義甚至泛濫,他們充分發揚了‘非我族內、其心必異’的思想,在作戰,經嚐殺戮異族,好滅蘇一戰,如果不是馮庸下達嚴令,恐怕蘇俄連最後的骨血都保不住。    “哈哈,簡直滑天下之大稽,我居然聽見了這種愚蠢的話,做為華人,我沒想到那些牲畜,居然有人會為他們辯解,知道嗎?諸位,我華資進入近代以來,在海外的國人受到不知道多少欺壓,甚至是殺戮。    其,荷蘭人統治下的東印度群島是最好的例子,不管是荷蘭人也好,土著人也罷,天天壓榨我華人,甚至在背後發動小規模的屠殺。    從1900年到1927年,華在東印度群島損失高達三百萬,這已經是三分之一的華人了。    如果不是少帥仁義,派遣我軍健兒,組織各地的華人建立了獨立軍,不斷反抗,不斷殺戮那些犯錯的土著,恐怕局麵會變得更慘。    你們難道因為我軍占據了東印度群島,從而對他們心懷愧疚吧!別傻了,國與國之間的隻能是軍隊,誰的刀鋒利。如果不是我國強,恐怕我國還會像現在的土著一樣,淪落到任人宰割的份。”從門外走進來的南方麵軍司令吳孟超譏笑道。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