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九章:‘圍點打援\’(2/2)

無法確定澳大利亞海軍主力究竟在哪裏。    所以,要想追趕澳大利亞海軍主力,並且殲滅,那是不可能的事,除非它們是個傻子,自動撞在南洋艦隊槍口上。    為此,南洋艦隊司令官蔣文滔製定了一個‘圍點打援’的計劃,試圖以阿拉弗拉海巡洋艦隊為誘餌,吸引澳大利亞海軍主力前來救援。    於公於私,澳大利亞方麵絕對不可能坐視不理,如果他們不出手,那麽給澳大利亞軍隊帶來的影響可見一般,接下來仗還沒打,就已經結束了。    下午一點八分三十二秒,距離梅爾維爾島不到三十公裏的海域外,十四艘高掛青天白日藍龍旗的軍艦慢悠悠的在海上遊弋著。    這隻艦隊就是南洋艦隊用來誘捕並且殲滅澳大利亞阿拉弗拉海巡洋艦隊的混編大隊。    由兩艘重型巡洋艦‘勇毅號’、‘剛毅號’打頭,輔以六艘‘甲’級輕巡洋艦、四艘‘乙’級輕巡洋艦。    看似軍艦數量跟澳軍阿拉弗拉巡洋艦隊差不多,實際上,力量對比可不簡單。    澳軍阿拉弗拉巡洋艦隊,除了旗艦‘安寧號’排水量高達八千噸外,其餘十二艘巡洋艦都是輕巡洋艦,且大多數排水量在一千兩百噸到三千噸。    這也是澳大利亞軍艦設計的弊端,這種噸位的巡洋艦也隻有他們搞得出來,一戰的日軍尚且最低噸位巡洋艦在兩千噸,可他們這簡直像玩具。    要知道,在中華,萬噸以下皆為輕型巡洋艦,其中‘甲級’巡洋艦為六千噸,‘乙級’巡洋艦為四千五百噸,重巡洋艦除了購買的四艘為一萬兩千噸之外,其它自己設計的都是一萬八千噸。    這種噸位的重巡洋艦在某種程度上,絕不遜色於歐洲一些國家高達兩萬五千噸的戰列巡洋艦。    話說,澳大利亞方麵的輕巡洋艦在排水量上,堪堪與中華的驅逐艦相平齊,‘士’級驅逐艦三千兩百噸,‘兵’級驅逐艦一千八百噸,隻是沒有裝備主炮。    南洋艦隊這一次特地用十二艘軍艦來誘惑澳海軍,或許阿拉弗拉巡洋艦隊看見大家基本數量一致,也忍不住出來搞事。    距離混編巡洋艦隊一百海裏的帝汶海某處島礁邊,南洋艦隊主力翹首以望,航母與巡洋艦、驅逐艦組成了作戰隊形。    至於剩下的兩艘‘皇’級戰列艦,兩艘‘帝’級戰列艦、兩艘‘王’級戰列巡洋艦組成了突擊陣型,一旦戰局右邊,他們將迅速包圍澳大利亞海軍主力,配合航母,完成圍殲任務。    潛艇大隊已經提前潛伏到預定攻擊海域,一旦有漏網之魚想要逃脫,它們絕不會放過,務必讓這次圍殲戰達到完美。    做為此次‘誘餌’,混編巡洋艦艦隊指揮官餘耀海滿臉肅穆,他站在首艦‘勇毅’號船舷上,眺望遠方,手中滿是冷汗,等候著命令。    南洋艦隊此戰可謂是中華海軍首戰,畢竟在歐洲全殲法蘭西海軍那戰尚不能公開,所以他的任務很嚴峻,成敗在此一舉。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