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火藥作坊(1/3)

冬日裏豔陽高照,謝慕華坐在暖轎裏邊絲毫感覺不到外邊的寒冷,眼下謝慕華可不是去樞密院,而是去造兵工署。


之前在皇上麵前丟了麵子的兵部,急忙派了好幾位負責兵工的官員前來輔佐謝慕華。謝慕華也老實不客氣的拿過造兵工署的名冊翻看起來。這造兵工署內分弓弩院、槍棒院等數個作坊,最大的作坊有工匠兩千餘人,最小的也有一二百人。


隻不過一個名為“火藥作坊”的名字躍入謝慕華的眼簾時,謝慕華趕緊揉了揉眼睛,生怕自己看錯了。


沒錯,那的確是火藥作坊。謝慕華急忙命人將火藥作坊的文書全部搬來,但是當士卒們將那些文書搬來的時候,倒是著實嚇了謝慕華一跳。沒想到一個偌大的火藥作坊,居然二十年來的文書隻有薄薄的幾卷。


“謝大人,這火藥作坊言過其實,兩軍對陣之時並無多大作用。隻不過是些雕蟲小技罷了,真正要對付遼國人還是要靠弓箭。卻不知謝大人為何對這火藥作坊如此感興趣?”兵部令史肖如海看謝慕華對那一小疊文書啼笑皆非,急忙說道。


謝慕華白了他一眼,這肖如海懂得什麽。火藥是何等厲害的武器,以火藥為基礎的熱兵器在幾百年後就會徹底戰勝冷兵器,讓那些以騎射打天下的軍隊吃盡苦頭。真沒想到,大宋現在就已經有了火藥作坊?


這一查謝慕華才知道,原來在開寶三年五月,在兵部主管兵器製造的兵部令史馮繼升,向朝廷進獻火箭法,因試驗成功,得到了宋太祖趙匡胤“衣物束帛”的賞賜。在汴梁首創火器的影響下,開封府外一些地方駐軍的將領,也競相試製火器。這些火器的試製成功,受到了朝廷的高度重視,一麵下令按照試製的樣品加以製造,頒發禁軍使用;一麵組織官員把火器研製的成果,編輯成書,發行全國,廣為傳播,作為各地學習製造和使用火器的指引。


可是這股風氣盛行了不是很久就遇到了重重困難,一來,這時代的火藥威力甚小,殺傷力並不大。二來,製造工藝極其繁複,一不小心還可能會爆炸傷人。時日久了,朝廷對這火器的心就淡了。趙光義執政的時候,視察造兵工署,幾乎所有作坊都去了一遍,卻對這火藥作坊不屑一顧。


如今的趙德昭對火器也不了解,所以現在的火藥作坊人才凋零,外地官員更是對火器不太熱衷。偌大的火藥作坊隻有一二百個工匠,這其中許多人還是當初留下來的老工匠了。隻不過是在造兵工署裏混吃混餉而已。


謝慕華越看越皺眉頭,也不去視察其他作坊了,站起身來就往火藥作坊走。一旁肖如海等人急忙快步跟了過去。楊五郎現在是謝慕華的親衛統領,也帶著衛士緊隨其後,保護謝慕華的周全。


進了火藥作坊,謝慕華不由得連打幾個噴嚏,這裏的硝石、硫橫和雄黃的氣味混在一起,謝慕華已經很久沒有聞到這樣的味道了,好容易適應了下來,卻看不到人。


謝慕華心中著惱,大聲喝道:“這火藥作坊的監造官是哪個?出來!”


哪知道謝慕華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