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大路朝天各走半邊(1/4)

寫在前邊的話——這幾天都是單更5000字,我也很不好意思,因為我要休年假了,又要去外地。的確很麻煩一些。希望大家能夠體諒過年時候出門在外的不易。不過,我是不會斷更的。嗬嗬,這幾天還是單更5000吧,大家忍耐一下,從下周一開始,恢複一日兩更6,7K字。感謝你們一如既往的支持。謝謝!


~~~~~~~~~~~~~~~~


李繼遷既然是去求親的,為了向遼國人展示一下自己對抗大宋的決心和本錢。李繼遷和野利求義決定先露一手給遠在上京的契丹人知道!


話分兩頭說,謝慕華到了夏州之後,帶回了李繼捧,不斷的安撫夏、綏、銀、宥、靜五州的黨項人,闡明大宋的立場。這裏當然還是由黨項人自己打理,大宋是決計不會插手的。而且,定難軍節度使還是李繼捧。謝慕華隻不過是來這兒協助工作而已!這一番虛情假意的話,到底還是讓夏、綏、銀、宥、靜五州蠢蠢欲動的黨項人安靜了下來,畢竟,打仗就是要死人的。如今又不是亂世,黨項人想要獨立的野心也沒有那麽蓬勃,又何必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去和朝廷作對呢?


謝慕華的一萬人馬駐紮在夏州,糧草卻要從邊地往夏州運輸,路程遙遠,現在的李繼遷等於已經扯開旗杆子要跟朝廷對著幹了。陝西轉運使鄭文寶,便派遣陝西安撫司的一名虞侯黃秋榮帶著六百人馬一路護送軍糧到夏州去。為了以防萬一,從清遠軍城開始,沿途的守備軍官也必須派遣人馬前來護送,務必要在到達耀德之前,軍力達到兩千人。這一計劃看起來是萬無一失,其實正是宋代文官帶兵的弊端所在,暫時按下不表。


黃秋榮帶著三百弓弩手,三百騎兵押送著十萬石軍糧便出發了。這一路上慢慢行走到了清遠軍城,又有一名偏將叫做農少普的,帶了數百人馬加入,護送的糧隊每日隻行百裏,倒也算得上是安穩,每日駐守之時,必定嚴加看管,所幸是沒有出了岔子。


這一日,大隊人馬來到浦洛河邊的鹹井,這兒可不比中原,大風卷著土地上的茅草,帶起一片細沙打在士卒的身上,原本就灰蒙蒙的衣服更加髒了。沒有人願意開口說話,生怕一張嘴就是滿口沙土。就連馬兒都低著頭,一聲不吭的緩緩前進。農少普身處前隊,將一支鐵鐧掛在馬鞍上,伸出左手擋著眼睛,從指縫裏往外看去。


忽然,遠處隱隱傳來馬蹄的聲音,那聲音越來越大,整片大地都似乎搖晃了起來,不知道是多少人馬衝了過來。農少普是頗有領軍經驗的將領,知道自己現在要是退的話,隻會讓人順勢追殺過來,而自己的手下隻有一半騎兵,其他都是步兵和弓箭手,總數也不過千人而已,唯一的好處就在於,糧車是在黃秋榮的押送下,自己無論如何也要給黃秋榮爭取到時間。農少普大聲吩咐士卒準備迎戰,一旁指派親兵前去報訊,敵襲,要黃秋榮做好準備。


轉眼之間,已經可以看到迎麵而來的敵人。


黑壓壓的一片騎兵,拿著明晃晃的馬刀和長槍,身上穿著白色的服飾,有些人還裹著皮毛,沒有整齊劃一的旌旗,沒有統一威武的著裝。但是這些生長在西北的黨項漢子,聚在一起的時候,卻自然而然的爆發出一種肅殺之意!


農少普倒抽一口冷氣,這總數不下於兩千騎兵,是從哪裏來的?


那些騎兵緩緩散開,一人越眾而出,他劍眉星目,威武不凡,身披重甲,手中拿著一支長長的鐵矛,在陣前耀武揚威的叫道:“那宋將,軍糧何在?”


農少普朗聲答道:“你好大的膽子,既然知道是朝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