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長安風流 > 章節內容

我的書架

第338章 狼狽為盟(1/5)

在長安,有一處不大廣為人知、但高等仕紳心知肚明的特殊地方,名喚“竹帛亭”。從名字上聽,倒像是某個樓謝亭院,但它曾經炫赫一時,也曾派上商家用場,專售一些上等筆墨與字畫。


但這裏的文房四寶與名人字畫,不是有錢就能買到的,那還得有身份,有地位。因為它出售的物品當中除了天下珍稀的筆墨硯台與古董字畫,還有還有長安詩畫名人漢王李元昌的真跡。


李元昌的畫,的確是一絕,但還沒能達到與古董名作相提並論的境界。但是在竹帛亭,他的字畫,比任何一件古董都要貴。盡管如此,還供不應求。“竹帛所載,丹青所畫”,原本該是一處高雅之地的竹帛亭,成了李元昌的斂財之所,以供他花天酒地,成為長安第一紈絝。


不懂內情的人,都要罵他李元昌狂妄,罵那些買畫之人趨炎附勢誕皮拍馬。但真正懂理內情的人那些人,卻是削尖了腦袋傾家蕩產甚至拚著性命,也隻求他李元昌的一紙塗鴉,根本就無視那些古董畫作。


這其中,當然是潛規則在作怪。


李元昌附庸風雅吃喝玩樂無所不精,但他真不怎麽缺錢。開設這個竹帛亭,完全是太子李承乾的意思。更深遠的原因,就是因為皇帝偏愛魏王李承乾,特許他開設了文學館,招來無數仕子文人充為羽翼,實力日漸壯大聲望不斷高漲,對他東宮構成了極大威脅。


李承乾能不妒忌著急麽?這一著急,就很容易以其人之道還自其人之身,效仿。


但他自認沒有四弟李泰的那份文才,和仕子文人們也沒有太多共同語言,更礙於身份製約,不好與之打成一片。於是,他委托自己的死黨心腹漢王李元昌,以漢王的名義,建立了“竹帛亭”這處特殊莊院,打著出售詩畫筆墨切磋丹青之術的幌子,一來斂財,二來專行網絡才子文人,三來,最為重要的,也是為了暗中培植羽翼。


能進到竹帛亭的人,要麽有才華,有麽有名望,再或者是地位和門第,還有一些人是這些東西都沒有的,進去隻是為了求人辦事,或吃了官司下了大獄來求助,或多年未有晉升的俗更想要花錢買個平步青雲……


有太子與漢王這兩大後盾,隻要不是太過逆天的事情,都能在竹帛亭花錢買個方便。


貞觀大唐的官場風氣是相當廉潔的,貪汙腐敗之風並不盛行。但事無絕對,竹帛亭就像是長安的一處地下小衙門,甚至比衙門還要管用。隻要能進到這裏來,能“買到”李元昌的親手畫作,委托的事情就算是有譜了,十有八九能辦成。


於是可想而知,李元昌的信手塗鴉,千金難求。


但好景不長,竹帛亭的事情很快東窗事發,被李世民發覺。為此,李元昌在皇帝那裏吃了好幾頓痛罵重罰,連帶著將太子也懲治得不輕,竹帛亭隻得從此銷聲匿跡。


但這處莊院,終歸是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