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宰執天下 > 章節內容

我的書架

第24章 攜眷西返家(下)(1/4)

【有事耽擱了一陣,沒能趕在中午時發,真是抱歉。這是昨日的第二更。今天兩更照常】


四月中旬,從曆法上已經算是初夏。


窗外已經能聽見蟬鳴,正午的陽光從南窗投射進來,使得屋中也帶了一點暑氣。


王旖從外麵端了一杯涼湯進屋來。


她穿著一身鵝黃的襦裙,外套一件無袖褙子。內外都是棉布縫製,比起單薄的絲絹來,布紋經緯要粗上許多,但穿到身上也更為保暖一點。不似絲綢衣服要一層層裹得緊,以如今的氣溫,內外兩件就夠了


韓岡手上正拿著顆珠子,對著陽光,一閃一閃的,耀著王旖的眼睛。


王旖走過來,放下為韓岡準備的涼湯,好奇的問著:“是琉璃?”


韓岡沒回答,張開手將她摟在懷裏。


一開始對此王旖還害羞得緊,但幾天下來也習慣了這樣的親近。頭枕在寬厚的胸膛上,換了個舒服的姿勢,聽著身後傳來的聲音:“還是喚作玻璃更確切一點。”


同樣一件東西,天南地北的名字都不一樣。這個時代,很少有人會想著將名詞專一化,精確化。叫琉璃的,有的是琉璃瓦,有的就是玻璃。而叫玻璃的,有的指得是後世一樣的東西,但另外尚有一種水玉也被稱為玻璃。


韓岡手上的玻璃珠子,卻是真正的玻璃。微微還有點發綠,但可以算是晶瑩剔透,裏麵也見不到一個氣孔,這也是將作監中名匠的產品,讓韓岡為之驚訝不已——其實到了南宋,透明澄澈得能做魚缸、花瓶的玻璃盞都已經普及開來,為此作詩寫詞的不勝枚舉。透明的程度要超過波斯的舶來貨,隻是不耐熱水,不能做杯子,隻能盛魚盛花


韓岡依稀還記得玻璃鏡的製法。不是銀鏡——銀鏡反應的條件太苛刻——而是水銀鏡。用水銀融了錫後鍍在玻璃上,外麵塗層保護漆就夠了。以宋人工匠的手藝,給了他們製作的基本原理,三五年內應該就能又成果了。不過這個的先決條件,是弄出透明的玻璃再說。


所以他設法弄來個一顆玻璃珠,如今的市麵上,雜色的玻璃或琉璃飾品很常見,透明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