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宰執天下 > 章節內容

我的書架

第38章 心賊何可敵(中)(1/4)

已是深秋。


萬物蕭瑟,一陣秋風掃過,道上落葉紛紛而起。除了一些常綠的鬆柏,也隻有田間的麥苗還是綠的。


田間的老農總是有些心驚膽戰,中秋前後的雨水不小,在黃河行還形成了小小的秋汛。但到了九月之後,雨雪又不怎麽見了。開封府中,也就在前幾日下了一場轉瞬即止的小雪,落到地上就不見了蹤影。


如果今年冬天仍不下雪,明年的收成就沒指望了。而那時候,開封府的常平倉,也再難以支持如今年這般數以十萬計的流民。


不過晴朗的日子,卻是出行的好時節。


秋高氣爽,晴空萬裏。藍色的天幕,澄澈得仿佛透明的一般。


沈括騎在馬上,身後的隨行人員多達上百。這一支人數眾多的隊伍,出現在官道之上,一路向北疾行。行人看見舉在隊列前的旌旗,皆是避之唯恐不及。


沈括正是誌得意滿的時候。


前日他成功的從樞密院的故紙堆裏翻出了證據,證明遼人索要的土地,過去是屬於大宋所有。呈與禦覽之後,天子大喜過望,現在就遣了他奉旨前往遼國,謁見遼主耶律洪基,將此事分說個明白。


近冬時節,去遼國談判是個苦差事。


遼國雖分五京,東京遼陽府、西京大同府、中京大定府、上京臨潢府以及南京析津府,但這五座京城,並不是如大宋的四座京城一般,是作為首都、陪都的形式存在,而隻能算是地區的中心城市——也就是五京道的核心,說是首府更恰當一些。


曆代遼主都是保持著遊牧民族的習慣,帶著他被稱為斡魯朵的宮衛,以及文武百官,在國中分四季逐水草而居。除了登基、冊封等大典之外,很少進入這幾座京城。


遼主這等遊牧行為,並不能算是荒於政事。這是他們的習俗,也是震懾和拉攏四方異族的必要手段。遼主四季巡遊的行營大抵都有固定的地點,稱為捺缽——這才是遼國的京城。春天在鴨子河,夏天在吐兒山,秋天於伏虎林,而冬捺缽則是在廣平甸。


在草原上踏著冰雪行進,宋人很難習慣那等高寒之地,不過沈括心頭一團火熱,卻是等不及的要見遼國天子。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