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宰執天下 > 章節內容

我的書架

第37章 蒿目黃塵顧世事(中)(1/4)

給遠在京城的章惇寫了一封信去,韓岡便毫不在意的將呂惠卿希望用來展示自己才幹的《手實法》拋在腦後。在一天熱過一天的元豐元年的初夏,他把自己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襄漢漕運之上。


半個月的時間中,汝州和唐州之間的漕運道路,韓岡來來回回跑了四趟之多。從正在疏浚中的水道,到穿越方城埡口的軌道地基,他都仔仔細細的往返查看了幾遍。都轉運使如此上心,下麵的官吏乃至廂軍的官兵當然也不敢輕忽視之,


到了快六月的時候,工匠和材料陸續抵達工程現場。


築路的工匠分別來自京城和徐州,總共二十多位。其中大工六人,每一位都擁有豐富的經驗,在開始修建軌道前,分別都有著常年修造宮舍、橋梁、道路、堤壩的經曆,幾年來又不停的修建軌道,可以說是國中能拿得出手的最好的一班人馬。


築路的木料主要來自於南方,做軌道的硬木和做枕木的軟木,經由漢水、泌水和堵水,運抵方城山下的木作中。皆是從江陵的船場運出來,已經經過了幾年的晾曬,切割處理之後,就能立刻使用,不用擔心新鮮木頭脫水後的幹縮。


而方城埡口北麵,沿著水路而來的還有一船船的作為軌道路基的礦渣和卵石,當然,還有上萬斤的鐵料。雖說方城山附近沒有冶鐵的礦渣,也缺少卵石,但千裏迢迢的從京畿將這些沉重的原材料運來,更多的還是想測試一下方城山北麓到蔡河的漕運是否暢通運行。


除去已經準備動工的堰壩,年底之前襄漢漕運便能初步打通。剩下的就是能運多少的問題。同樣的一條道路,如果調度指揮出色,單位時間的運輸量翻個一兩番,甚至上升一個數量級都是有可能的。


當然,韓岡不會指望這個時代的運輸調度,能比得上後世的專業人才,但即將為此而設立的發運司,韓岡期望他們至少能有六路發運司和三門白波發運司的平均水準。這事現在來想雖說是早了一點,但早一天練上,便多一天經驗。韓岡隻想看看實驗的結果。


結果當然很完美。事實證明百年前在方城山山南山北的開鑿出來的漕運通道至今依然能夠使用,指揮調度的官員也是十分出色。不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