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第二副青銅飛輪

到了晚上,老九門的人在村裏麵加一場戲,把村裏的男女老少都吸引到了村子的祠堂外麵。而我爺爺、鄧一眼、鄧壽民、謝副幫主則帶著四個人去了後山,準備下墓。


到了指定的位置,鄧一眼指揮一個中年土工開挖,正月中下旬的夜晚很暗,我們外麵的人是不能開燈的,隻能慢慢地往下挖,挖下去2米後開了燈,速度就明顯加快了。這次帶來的是老九門裏麵挖土的高手,不到三個小時,也就是晚上10點左右就打通了墓道。


兩個年輕人在外麵把守,謝副幫主、鄧一眼、我爺爺,鄧壽民,以及兩個年輕人下了墓道。


還好,墓道中沒有積水,這在南方是不多見的,可能是這個穴地地勢比較高的原因。墓道中很多用石頭雕刻的人像、獸麵像、龍、蛇、雞、鳥等裝飾動物,靜靜地躺在墓道裏麵幾千年。謝副幫主的目的不是這些東西,他特別交代幾個年輕人不準拿,因為出來的時候風幫主有交代,日本人已經把酬金提高到了10個億,千萬不能因小失大。


到了主墓室,我們看到了三個陪葬坑,陪葬坑裏麵竟然沒有一根人骨,全部是動物的骨頭,比如豬、狗,怪獸、水牛頭、鹿、魚、象牙等,擺滿了陪葬坑。


最引人注目的是,這裏麵有大量的鸕鶿鳥和魚形的石雕、玉雕,估計占據了這個陪葬坑的一半。


後來把頭說,這三星捧月也是和三星堆一樣,屬於 古代蜀國的一部分。《華陽誌》中提到,蜀國統治者包括柏灌、魚妃和杜宇,許多物品都是魚形和鳥形的,這些被認為是博官和魚夫的圖騰。


老九門的人對這些不感興趣,或者說不想節外生枝,他們直奔主墓室的棺槨而去。


主墓室裏麵有黃腸題湊,但卻不是用柏木心製作而成。南方不缺樹木,到處都是高大茂密的原始森林,所以這個黃腸題湊雖然不是柏木,但卻做得非常的高大,估計比西安和洛陽帝陵中的黃腸題湊要大上不少,高度達到四米,長、寬都在八米以上。


棺槨外麵全部是青銅器,人頭像、人麵像、人麵具、跪坐人像、龍形飾、龍柱形器、虎形器、戈、環、形方孔壁、龍虎尊、羊尊、瓶、器蓋、盤、銅鈴、銅掛飾、銅戈等。


最吸引人的是黃腸題湊中,竟然有一個小型的神壇,神壇左旁樹立著一根黃金權杖,杖上刻有人頭魚身像,高約250厘米,估計有300餘斤以上。


神壇右旁有一棵青銅神樹,青銅神樹高超過了300厘米,與三星堆的基本一樣,神樹上沒有葉子,隻有枝丫。


大家關心的是棺槨裏麵的青銅飛輪。


在神壇的基座上,一個青銅飛輪擺放在那裏,雖然曆經數千年,但卻一點鏽跡都沒有,在燈光的照耀下,散發出一縷藍色的光芒,這就是老九門要找的東西--青銅飛輪。


謝副幫主頓時大喜過望,他趕忙拿出一個包袱,把神壇上的青銅飛輪慢慢地拿了下來,用一張油紙綁好,小心翼翼地放進了包袱,把它交到了一個中年人手中。


看著這黃腸題湊中無數的珍寶,以及那個還未開啟的金棺銅槨,所有的人都不說話,這些東西都是精品,拿一件出去都價值不菲,甚至是國寶級A貨,誰能不心動。


但謝副幫主一咬牙,道:“什麽都不要動,我們走!”


眾人都歎了一口氣,也鬆了一口氣,這裏麵的東西要拿的話,隻有走老九門這樣的渠道,才有可能運到國外去,在國內出貨隻能是死路一條。


出了盜洞,時間已經到了淩晨1點,幾個年輕人馬上動手把盜洞封好了,在盜洞口撒了一些草籽,現在已經是春天了,過不了半個月這裏就是綠油油的一片,誰也不知道曾經是一個盜洞。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