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我心我家 > 章節內容

我的書架

結語(2/3)

?”


“和普通人沒什麽兩樣。”


“你所經曆的人和事,短的34年,長的也不過十多年,你能以人生中的1個小小片段,對所寫人物的人格、脾氣、秉性等準確做出結論嗎?”


“肯定不能。”


“個人有個人的道德準則,還在這1準則基礎上,形成較為固定的人際圈子。你小說中的惡人、喪失道德倫理的人,或許在別人看來卻是個蓋世好人,在圈子裏是個頂級聖人。你能斷定你就是個好人嗎?”


“我怎麽樣,隻能由別人評價。”


“你用你的道德準則來衡量1個人,這對小說人物對應的現實人公道嗎?你用1生中的某個片段來定論1個人,這對小說人物對應的現實人公平嗎?”


“客觀講,很難完全做到公道公平。”


“諸多作家為了引人入勝,會走兩個極端,1個是揪住所謂反麵人物的陰暗麵大書特書,用盡踏上1萬隻腳之能事,把道德淪喪、凶惡殘暴、陽奉陰違等寫到極致。1個是為正麵人物高唱讚歌,把美麗善良塑造成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世界瀕危動物1般。其實,任何善良都有其曆史傳承、社會環境因素和階段性,任何醜惡都有曆史淵源、社會背景和階段性。沒有人為行善而生,也沒有人為作惡而誕;沒有人敢說1輩子都行善,同理,也沒有人願意作惡1輩子。你寫之前,能把造就人物的曆史過程和社會根源搞清楚嗎?能斷定他或她未來還是善人或惡人嗎?”


“不能。”


“你既然承認,評價小說中的人物是主觀,是自我,是片麵的,還對自己人性不明確,對現實人做出的論斷不公平,對曆史社會過程不清楚,那麽你寫出來的東西,不是貽笑大方,就是貽害萬年。欣強烈建議你,不當這個判官為好!”


我陷入靜默、沉思之中。最後,自己說服自己,同時還試圖說服欣。


“欣,如果每個普通人評價其他人,都要從其出生來溯源;定性其他事,都要從其全程來追根,那麽世人會變成什麽樣子,世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