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 投資達成!(2/4)

的手速,去操作每一個形狀,隻有這樣才能存活下來,否則有可能隻是一念之差,就滿盤皆輸。


不過許逸陽也懶得針對馬老板的商業計劃書進行任何點評。


他現在想要的就是先上車,不要在還沒買票的時候就嫌人家這輛車又破又慢。


先買上票,坐上來了,再吐槽也不晚。


所以,他等了半個小時,回複馬總道:“原來你的公司就叫阿裏啊,怪不得你想要這個域名。”


“是啊。”馬老板說:“我本來是早就想下手的,但是這個域名賣的實在是太貴了。”


許逸陽說:“你的計劃書我看了,說實話,電子商務這一塊我還是挺看好的,也有興趣投資,不過你4000萬的價格好像有點高啊。”


馬老板忙說:“我說心裏話,4000萬真的是打對折的結果了,我原本的想法是,以1000萬人美元的估值融資。”


許逸陽知道,馬老板沒說謊。


他跟高盛談的時候確實是1000萬美元的估值。


隻不過,現在高盛放棄了他。


創業融資這種事情,本身就是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如果開局的節奏把控的非常好,第一輪資本進來、項目立刻啟動並且快速推進,然後快速融第二輪、第三輪,那這家公司的發展節奏就會無往不利。


互聯網裏,有很多隻用幾年時間,就從零幹到市值數十億、甚至數百億美元規模的企業。


比如今日頭條,比如拚多多、瑞幸咖啡、滴滴出行,他們的發展節奏就是一鼓作氣、勢如破竹。


但是如果開局就難產,第一輪融資遲遲不到位、項目遲遲沒辦法真正動起來,這樣的項目一般情況下都走不長久。


很可能在第一輪融資之後就再也融不到錢了,也很可能連第一輪融資都拿不下來。


一轉眼的工夫,馬老板的團隊已經成立快好幾個月了,整個項目可以說一直是龜速前進,可即便是這樣,也快把馬老板那點積蓄耗空了。


1999年能拿出幾十萬的家庭本就不多,馬老板可以說是佼佼者了。


可是幾十萬過日子是足夠了,但是創業還是差了很多。


蔡崇新也聯係了很多國際投行,但沒有一家真的有興趣想投阿裏。


就算有,那給出的估值也是低的可憐。


有人隻願意給他們八十萬美元,還要占他們50%的股份,這簡直是高盛當初報價的六分之一。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