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宰執天下 > 章節內容

我的書架

第五章 聖賢需承傳人薦(中)(1/4)

“……精窮墳典,倡行禮義,見在鳳翔府橫渠鎮教授,聚徒百餘人……”


趙頊摸著上唇處的髭須,低頭看著禦桌上的一封推薦張載入國子監擔任判監的奏章。


“……其學尊禮貴德、體天明道,以《易》為宗,以《中庸》為體,以《孔》、《孟》為法,黜怪妄,辨鬼神……”


這個評價可是高得很啊。趙頊心中想著。


如果這是韓岡的奏疏,那一點也不會讓人驚奇。可在這份奏疏的落款之處,赫然是王珪的名字。當然,在趙頊的案頭上,也有韓岡推薦張載的奏疏,還有呂大防推薦張載的奏疏。


韓岡一心要舉薦張載入經義局,呂大防的三個兄弟都在張載門下,他們舉薦張載是在情理之中,怎麽連王珪也一同來湊起了熱鬧?


趙頊一時間有些想不通,韓岡到底是什麽時候走通了王珪的門路。但從趙頊對朝局的了解中,推薦張載一事,韓岡在政事堂中,恐怕也隻能找到王珪這一個助力——王安石是絕不可能讓其他學派的宗師,來幹擾到新學在京中的統治地位。


一杆朱筆拿起,放下;放下,再拿起。猶豫再三,趙頊也沒有決定到底要不要讓張載入京任職。


這並不是要顧及王安石的問題,還關係到朝廷推廣教化的根本大計。


以張載如今的聲望,也的確當得起國子監中的任何一個職位。韓岡這位弟子的表現,更是讓人期待起張載會如何教導那些個心高氣傲、桀驁不馴的太學生們。而且早在韓岡之前,張載就已經名滿關中,陝西士子聞風影從,這點趙頊也是知道的。


要不是因為他打算以王安石的新學為朝廷論學之本,這兩年早就要招張載入京了,根本不需要他人來薦。


可就是因為新學已經成為朝廷,《三經新義》對經傳典籍的新注釋,也已經是國子監中考試時唯一的正確答案。趙頊不能不考慮到張載入京後,進國子監任職,會對此事造成多少反作用。


隻是張載的學說,趙頊卻是很有幾分欣賞。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如今流傳出來的四句,趙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