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宰執天下 > 章節內容

我的書架

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七)(1/4)

【不好意思,遲了一些。不過今天肯定三更,這是第一更。】


為了報複之前雁門寨新鋪被遼人燒殺一事,代州知州劉舜卿扣下了兩家遼國商人。


這件事可以算是捅了馬蜂窩。


被扣下的兩名遼國商人並不是契丹人,而是漢人。天下萬邦,世所公認,最擅長工農二事的隻有漢人。便是行商天下,漢人也不輸回鶻。在遼國,基本上都是漢人出來做貿易,尤其是宋遼兩國之間的貿易往來,全都是由漢人把持。


不過這一幹漢商的背後,就有許多契丹貴族的影子。劉舜卿扣下來的兩位商人,如果加上他們的商隊,人數就多達八十五。他們要帶回去的貨物,大半是遼國稀缺的貴價貨,而且還有許多香精、寶器、佛像等奢侈品,明顯就是提供給遼國的達官貴人們的貨物。


緊鄰代州的遼國朔州知州說不定就有股份在裏麵,或許還有幾家貴胄豪門占了一份。並不是韓岡胡亂猜測,而是從詢問出來的口供中就提到了不少達官顯貴的名號。不過由於有可能是他們吹噓,以求脫罪,隻能半信半疑。


韓岡抵達代州的消息並沒有瞞著人,所以當韓岡從東麵的繁峙縣回來的時候,朔州知州派來的使節已經到了代州,而且是點名要見韓岡。


一名身穿綠袍的官員,在雁門縣衙中接待了這名使者。他們的會麵,也就是談判。唇槍舌劍,乃是免不了的。


“呂興、晁安究竟有何罪過?!任意拘禁無罪行商,難道這就是大宋做事的規矩?”


“呂興、晁安二人被拘,乃是其人涉案的緣故,非為他事。既然在大宋境內犯大宋刑律,當然也就要按大宋的規矩來辦。”


“自澶淵之盟後,大宋大遼交好七十餘年。還望錄事轉告韓經略、劉知州,兩國的情誼得來不易,不要因細故而壞舊誼。”


“殺傷十數人,燒毀房屋六間,難道這就是大遼與人交好時慣做的事?邵祥不才,見識淺薄,不意大遼有這等流俗。”


“前日已經向貴國通報,雁門寨新鋪乃是盜匪所為!我朔州蕭知州已遣人追查。呂興、晁安二人乃是正經行商,往來邊界十餘年,豈會與盜匪相勾連?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